网站颜色:

《梅峰医学_中医岭南一派经验录》原版复印本


                       此书为 原版复印本

书籍作者:郭梅峰、杨干潜、郭燕文 编著 杨嘉等审校
图书出版社:郭梅峰、杨干潜、郭燕文 编著 杨嘉等审校
图书品相:九品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
开本:32开   页数:453 页

装订:平装

详细描述:
 郭梅峰(1879~1970) 别名芬,原籍江西省新城,祖辈于同治年间入粤。郭少学仲景医学,拜张惠农老中医为师,在广州市广行善堂助理诊症,并向章果、陈伯坛、黎庇留等学习。19岁独立行椰就崇本善堂医席,后录为督宪军医长达八载。1913年在广州市司后街(越华路)行椰解放后先后在越华路广州市北区中医院、广州市中医院越秀区门诊部应诊多年,后调教育路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行医72年,享誉国内外,著有《郭梅峰医案选》和《论产后发热》。曾任前市卫生局“考医委员会委员”,出席1949年广州市“群英”大会,抒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广东中医药研究委员会顾问和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筹委会顾问等。同时接受广州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杨干潜、郭燕文(郭的女儿)为徒。《梅峰医学》一书,由杨、郭伉俪整编脱稿。郭于1970年1月6日在广州市越华路寓所病逝。 一代名医----郭梅峰一.生平简介: 郭梅峰先师,生于清光绪五年五月初三[公1879年],于公历1970年1月7日逝世,享年91岁。原藉江西新城人,[其先祖亦业医,于同治七年来粤]。15岁从父学医,并拜名中医张惠农为师,随其在广行善堂助理诊症,19岁独立就任崇实善堂医席,21岁时督宪招考医生,郭老被录取为军医长,任职八年。后在广州越华路自办诊所,医名大噪,曾被中医公会推选为卫生局考医委员。 解放后郭老为保障人民健康,更积极工作,热心广州中医事业的发展,曾被选出席广州市群英大会,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和被聘为广东省中医药学院顾问。1956年参加筹备广州中医学院后被聘为广州中医学院顾问。1958年曾评广州地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62年出席广东省名老中医大会。 郭老向以“医学救人”为怀,一生勤勤恳恳从事中医临床七十二年,实属罕见,其高尚的医术精湛的医学,永远一值得我们后学崇敬。二.主要学术思想和经验: 郭梅峰先师学术的主导思想是“顾本”二字,他根据[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的理论,认定人的气为本,病邪为标,因而极不主张浪伐本,绝不滥用辛散以伤阴,苦寒伤心脾,而强调“调以甘药”,真正贯穿了脾胃学说的精神,兹分述如下:[一]顾本培稳字求 郭老认为病与命,以命为主。当受威胁时,应先救其命,后治其病。如肠热症[肠伤寒]出血多,可权变用丽参先救之;痘疹误寒而厥,亦可权变用附子。对一般认为不治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脏病,亦不灰心,且更用心调治,待其转机,即求得带病延年,亦不轻许以凶药攻试,反对不顾根本。对一些顽病,如哮喘虚劳等,从不鄙弃,反而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异常细心,用药务求丝丝入扣,其必胜之信心,每感动病者。治病虽有“急则治其标”的应变之权,但治标不忘本。如“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当以汗解,但宜轻剂微汗,不可令如水淋离,至汗伤心液。 治虚怯人感受外邪,郭老立“健脾托邪”一法,[怀山加入花类],使里和表自解。久患“风湿”,郭老认为病久不解,必涉于里,应是“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灭,[风邪焉能窃踞?]以枣仁汤左归饮加减,只稍加风药为引,[而不动辄猛,用一般风湿药为主,劫伤阴液]治愈不少慢性关节炎患者。 对于咳嗽,主张加衣避寒,着重澄源,宁暂受人言,也不滥用久用一般除痰止咳药伤人肺,至成哮喘久咳。 “治产当遵丹溪以固本”郭老用生化汤加白薇等治产后冒风发热,虽高热亦不用抗菌素,亦见良效。诸如此类,都是注意固本,强调内因。总之治病时注意妇人养血,小儿健脾,男子育阴[阴精所奉其人寿],坏病养心[主明则下安]可冀立于不败之地。[二]轻剂意勿伤气 郭老用药以轻剂著称,有用北杏仁一粒之处方[新生儿],认为小儿胃薄,切勿任以重剂,否则祸如反掌。即或成人亦常用轻剂,如桑寄生一药,一般医生常用四钱至一两,郭老用一钱半,谓作引经之用,以其苦降,多用反眩,如以之益血则不及有形质之熟地。龙骨.牡蛎郭老常用量仅二钱,谓“龙牡重用,反涩其阴”,并引证[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龙牡之量仅相当于桂芍。老师示教我们说,“非欲你们轻描淡写,敷衍塞责,治病固然非力足够不为功,但主要勿滥用重剂以伤人气”。这里须要说明,老师作为名医,治病是非常灵活的,日常轻证用轻剂,如当病证临危之际,诊断以明确,又当以重剂力挽狂澜,郭老治慢惊有用石榴皮.附子逾两[30克],治小儿恙虫病高热用生地逾两之验案,此为权变。[三]用药多甘存胃气 郭老处方用药味多甜,[甜在中医术语名甘]这不单投人所好之一时,其中实有郑重之医理,因味甘入脾,脾为后天之本故也。郭老多用甘平无毒,甘淡健脾,或甘润养津之品,如燥邪咳嗽,冲橙汁,里燥发热冲杨桃汁等。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故他不用甘壅留邪或辛甘助阳之剂。甘之对面为苦,苦寒滥用必致伤睥败胃。[四]喜用花类合南方 花者华也,乃本草之精华,诸花皆散,花可散邪,故外感用之,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用花,如下: 病邪 用药 --------------- 风 南豆花 寒 茉莉花 暑 莲 花 湿 木棉花 燥 杭菊花 火 鸡旦花 花味芳香,芳香以解郁,故杂病用之。 郭老一生善用芳杳甘平的南豆花,超出一般仅用于清解暑湿之范畴,谓其略芳香,气香醒脾以畅脾神,故杂病用之。但南豆花亦有禁忌证,如汗出欲敛,不用诸花之散,非是吹毛求疵,意在丝丝入扣,其用心实无微不至,我认为这正是病人所以如此信赖他的父母心。广州名医吴粤昌先生以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所设花类,而成为岭南医学特点。老师正是用花如神,意在保存津液,又得芳香透解,爱民如子之心,溢于每一处方中。可见郭老治病用药另具特色。 待续……, 名中液杨干潜.郭燕文.整理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梅峰医学:“药用总论”]
 
     用药治病,寒热当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此乃常人,若寒之不寒则无水也,法转滋阴,滋水源则制火,故为医者意也,意在合乎其人,原不过拘于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依法求类,又何优药缺哉。

   平日宜留心气息性味之道,升降浮沉之理,如外感欲散不用云苓;肝亢宜沉,何堪升表!大抵诸花皆散,诸子皆降,以皮行皮,以形补形,触类旁通,物皆我用,风者百病之长也。疏散外风,以苏梗诸花,风气内扰,以防风效嘉。蝉蜕疾藜证肤之风痒;僵蚕祈艾,祛虚证之风眩。钩荇定搐搦之风,独活治腰痛因风,威灵仙治痛风之游走桑寄生熄内风更安胎,竹沥计治痛风热痰响,生姜用祛口淡之胃风,此俱治风之药也。

   至于祛寒则附子干姜吴萸二桂,暖胃则黑姜白蔻胡椒砂仁。解暑以南豆花扁豆,暑多兼湿,选葛花苡仁。阳暑宜清,用冬瓜西瓜翠;阴暑可温,投莲叶阴暑方。初暑无汗开香薷,暑证高热落石膏。治湿不利水便非其治也。薏仁.云苓.车前.泽泻俱为利水之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面肿之初因风滞,可以金蝉之清化,足肿之源属脾湿,热用防己凉通。甜橙润肺燥,医燥咳而定热喘;牛奶养胃良,治诸虚而润大肠;百合汤疗胃燥痛;南杏仁理肺肠干;淡糖水频咽,治小便数欠而尿痛;柿霜.红柿.柿饼润心目咽痛之无津。降火止血,童便可用,其石斛.大黄.石膏.花粉泻胃火,龙胆.绵陈.羚羊.竹叶泻肝火,黄芩.鸡旦花清肠热,桑枝.茅根去骨火,杭菊.生地清肝热。槐角医腹痛因热,黄莲消肠目之炎,白薇退热而压心,环钗清热而削,金钗治肝热之头痛,草决明能明目清肝,象牙丝清镇肝经,干苇茎清凉肺胃,糯稻根须益胃阴而退热,茅根.生地凉血热而治温,是则所宜知边。

   其若泻热解毒,则银花.甘草.莲翘.牛旁.射干.蒲公英.土茯苓。咽痛则豆根.牛旁.生甘.桔梗.僵蚕.射干;牙痛多火,投玉女煎;头痛有虚,用大补阴;苦丁茶疗热滞之头痛;生石决镇肝逆之头痛;风热头痛宜感冒方桑叶;风虚眩痛.可芎芷炖鱼头。[当知鼠疫之眩甚,用升麻.鳖甲.韭菜]。

   中医治疟用青蒿.首乌.乌梅.常山.草果.知毋.鸡纳皮。致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山楂消肉,建曲消果,谷芽消乳,北杏仁消狗肉滞,芒果核化气消鸡,是则所宜分也。

   若夫呕吐之症,常用有三:因风则半夏.生姜.霍香.苏梗必问;因寒则陈皮.黑姜.川椒.必知;因热则竹茹.苇茎选用。

   嗳逆则陈皮.乌药加消滞;呃逆则陈皮.刀豆干.柿蒂。脘痛初起用樟木子之行气;脘痛多时,女养血.男养阴。

   腹病则白芍.甘草,气滞则木香.袱,乌梅安蛔能生津止渴,祛虫必问使君子.槟榔。解酒用葛花.枳犋,解郁取花类.榛苓。

   至若风泻当则祛风,葛根花类挽逆;热泻则宜分利,木通.苡米亦灵;虚泻当升,僵蚕入理中补剂;滑泄宜涩,四神汤或石榴皮;寒湿初泻,用厚朴温中汤频妙;霍乱阳危,白通汤急救莫迟。

   便秘津干,以冬瓜仁.南杏;血少舟停,用当归.肉蓰蓉;气虚用北芪.鼓动;热结下秦艽泻通,热结而甚,冲玄明粉或承气;津干脾约,食苏百合.火麻仁。

   欲求缩小便,则益智.桑螵蛸;小使不利则木通.苡仁.云苓.猪苓.泽泻;气虚癃闭用人参,老人寒闭用二桂。是又所当知也。

 

 

郭梅峰
 
 郭梅峰,别名芬,原籍江西新城。清同治七年(1868)其祖父携儿慎(即郭梅峰之父)由江西来广州定居。出身中医家庭,少时随父学椰又师从广州名医张惠农等。郭梅峰从小钻研仲景医学并兼学文学,到19岁时便能独立行医。业余就读于两粤西医学校。当时不少新军兵士患脚气病、肠热症,督宪招考医生,郭梅峰报考被录取为军医长。任职8年,探索出不少医学经验。民国2年(1913)梅峰辞职在司后街(今越华路)自办诊所,几十年行医济世,其诊所业务发展很快。曾被选为广州市卫生局考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又被聘为广东中医药研究委员会顾问和广州中医学院筹备委员,后任顾问。

  郭梅峰向以医学救人为怀,对贫苦大众,往往不收诊金,甚至出钱为其配药。他常说:“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郭梅峰对于一般人认为不治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脏病、哮喘、虚劳等病,从不鄙弃,且用心诊治;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异常的细心,用药丝丝入扣,常使病人感动。

  由于他对病人细心,用药精炼,不为成方所拘,而以见效而不伤人气为原则,独创有瘟病、脚气、虚劳、妇儿科等一整套诊病用药方法,救治的病人众多,因而医名大噪,名贯广州几十年。他还带了不少徒弟,现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他的学生。1962年梅峰应邀出席了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名老中医举行的集体拜师大会,并接受了两名广州中医学院首届毕业生为徒。

  郭梅峰中医学经验总结及论文颇丰,曾刊载于有关杂志和选入中华医学会介绍推广,如《郭梅峰医案选》、《论产后发热》等论文。还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编写的《梅峰医学》10万言,不少已选刊于全国杂志中。由广州市著名老中医吴粤昌编著的《岭南医微略》中,称郭梅峰为岭南学派的四大名医之一。对日本及港澳中医界都有一定影响。

  郭梅峰治病用药独树一帜,主导思想是“顾本”,他认为人以气为本,病邪为标,因而极不主张浪伐本,绝不滥用辛散以伤阴,苦寒伤心脾,而强调“调以甘药”。他把自己的治病大纲归纳为“养阴津(温热病),益心脾(内儿科),补冲任(妇产科)”九字大法门,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用药多以轻剂著称。

  郭梅峰还喜用花类治病。他以为:“盖花者华也,乃本草之精华,诸花皆散,花可散邪,故外感用之,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用花。”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新设花类,而成为岭南医家的特点。郭梅峰更是用花如神:受风用南豆花,受寒用茉莉花,解暑用莲花,去温用木棉花,去燥用杭菊花,去火用鸡蛋花,意在保存津气,又得芳香透解。

  在“文化大”中,郭梅峰受到冲击,于1970年逝世。1979年为他全面落实政策,补开了追悼会。

 

热门设计服务